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电商模式 > 正文

中国uc电商模式(uc二类电商)

作者:admin日期:2022-12-23 22:43:22浏览:44分类:电商模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uc电商模式,以及uc二类电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UC品牌这个项目是什么模式?

UC品牌走的是社交新零售的模式,是在新零售基础上,联动线上与线下,无缝转接到人们的日常社交中去。模式还是很新颖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也可以说是高收益模式和稳健模式,比较适合创业者选择,一份投入三重收益。

uc浏览器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1、流量付费。模仿PC端中国uc电商模式的浏览器如360,傲游等提供网址进口,如hao123,265等,向网站收取流量费用。

2、内容收费。

3、搜索引擎合作。如目前的百度联盟及Google搜索联盟等。

4、与电子商务结合,支付工具合作收费。比如中国uc电商模式:目前UC浏览器已经与淘宝网、支付宝合作,淘宝网通过直接植入UC手机浏览器,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浏览器购物,交易,而UC即可以从交易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5、广告联盟。

uc刘览器靠什来营利

UCweb的营利模式

一,流量付费:着力打造wap网络入口盈利模式完全可以借鉴hao123,向网站收取流量费用。

二,搜索引擎合作:比如1000次或100000次搜索收取搜索引擎多少钱。百度和Google都开展了相应的手机搜索业务。

三,用户收费:学习qq,对用户进行区别化。高级用户付费-为更快的浏览速度买单,为更炫的功能买单

四,内容收费

五,电子商务:和支付宝结合六,广告联盟

而在2004年10月推出手机浏览器的UCWEB开始做大。2006年底,在雷军等天使投资人的帮助下,UCWEB砍掉了公司的其他业务,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手机浏览器的开发上。在发布新版手机浏览器之后,UCWEB的用户数以每月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7年8月,UCWEB拿到了晨兴投资和联创策源合计1000万美元的投资。2008年的一系列大事件使得UCWEB的访问量骤增,到目前为止累计激活用户已经超过7000万,其中活跃用户更是超过3000万,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手机浏览器。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厂商对手机浏览器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会超越固定互联网——在日本,移动互联网网站Mixi已经超越所有的固定互联网网站,成为日本第一大网站。回想当年,意气风发的Netscape公司正是依靠Navigator浏览器,差一点在固定互联网颠覆了微软的统治。

与固定互联网类似,移动互联网也有三种典型的盈利模式:一是作为媒体由厂商投放广告;二是最终用户直接体验某项服务如体验流行歌曲,体验后付费;第三就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平台向达成买卖的双方收费。

而通过控制手机浏览器,也就能够控制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对于主要收入来自手机浏览器的Opera来说,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典型的软件授权模式,手机厂商或者定制手机的移动运营商在手机中预装了Opera手机浏览器,就必须向Opera支付一定比例的软件授权费。另一个方面就是Opera浏览器的首页预装了谷歌地址搜索栏,当手机用户进行搜索的时候,谷歌会给Opera一定比例的分成。当然,目前第一方面的收入远大于第二方面。

无论是3G门户、UCWEB还是腾讯,他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他们不仅仅把手机浏览器当做单纯的产品或者技术平台,而是要将其作为整合旗下所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业务平台,他们最终的收入将来自于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如今,在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名列前茅的3G门户开始尝试将流量变现的好办法,它首先开发了自己的门户价值,也就是媒体价值。打开GO浏览器首页进入左下角的”应用”,除了能够看到天气预报、新闻、股市、星座等内容之外,还会看到“GE梦想启动未来”的Flash广告。如果继续点击这个广告的话,客户就会通过GO进入3G门户GE专区,看到更多GE的内容。在GO发布会现场,除了GE广告公司的负责人之外,建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到场祝贺,并对这种全新的广告形式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UCWEB也在进行类似的卡位动作。打开UCWEB浏览器,除了移动上网和移动搜索之外,浏览器的主菜单里面还集成了电子邮箱、新闻资讯频道、音乐频道、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等多项应用。此外,UCWEB还发布了一款手机桌面软件,可以用Push的方式向手机用户的手机桌面上推送天气预报、新闻等内容。显然,UCWEB也是希望消费者能够在上面获得所有需要的内容。

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则是UCWEB转向电子商务的开始。通过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支付宝等植入手机浏览器,UCWEB将帮助客户们通过手机而不仅仅是电脑进行电子商务,并赚取其中的手续费收入。“UCWEB会通过和淘宝合作,提供比一般手机(不适用UCWEB的手机)更好的体验和更强大的服务。”UCWEB公司CEO俞永福表示。

因此,这场起源于手机浏览器的战争其实早就已经不限于浏览器,而是在更为广阔的战场上展开。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当3G发展起来,浏览器和客户端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都会存在下去。但是在手机上,客户端一定会越来越成为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切入点,浏览器一统天下的可能性在手机上是不会继续的。

与合作伙伴,UC有几种合作模式,一种方式是出租平台上的位置,以换取广告收入。俞永福坦承,目前除了与手机厂商进行产品预装合作外,广告业务是UC重点关注的盈利方式之一,但“UC一直有一个坚持,就是不做硬的广告,我们的服务都是融入到用户需求之中的”。比如,UC与百度等搜索引擎开展合作,此举可通过浏览器产生的流量参与搜索引擎公司的广告分成。

另一种方式就是,提供一些不与商户竞争的增值服务来获得现实收入,比如网络服务,包括服务器和技术支持。如果有搜索类的企业未来要做照片搜索,那么UC就必须能够支持手机拍摄的照片上传到对方的网站去。“多数人需要的服务不收费,少数人需要的服务就要收费了。”俞永福说。2009年,UC和阿里巴巴进行了合作,从而使电子商务有可能成为UC探索新获利来源的一个突破口。双方希望打造一个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将旗下的淘宝网、支付宝等植入UC浏览器,客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了。按照现在电子支付的行规来看,提供通道的服务商,可以从交易额中获取一定的收入。

面对目前在手机上应用前景最好的手机游戏,UCWEB开发定位于第三方游戏公司的网页游戏平台,在解决支付等核心问题以后,不仅能与第三方游戏公司以分成的模式铸就这个产业的更多繁荣,也可以更好地把用户黏在UCWEB上。除此之外,雷军凭借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资深经验,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在手机上的电子商务平台,成就手机上的另外一个淘宝

一旦QQ手机浏览器采用开放式经营策略,不但UCWEB成为下一个的GOOGLE的美梦将破灭,甚至对整个中国3G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格局都将造成深远影响。

内测版的QQ手机浏览器只实现了WAP浏览、导航、下载和实用信息查询等少数功能,看似简单,实际却延续了马化腾做产品的一贯思路,即立足于产品对用户的核心价值,在核心功能的设计与开发上务求完善。

手机浏览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工具,是一个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通过手机上网来获取自身所需信息的工具;是窗口,是一个让用户能够集中快捷的获取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窗口。手机浏览器的核心功能是浏览和导航,产品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能否真正做到方便用户,满足用户对手机浏览器最核心功能的需求。是以用户为中心,还是猛打自己的小算盘,是产品能否赢得用户口碑的关键,如果仅从服务用户的产品设计思路来看,QQ手机浏览器内测版无疑已经超越了目前国内所有的手机浏览器,这突出表现在其浏览功能、导航功能和按键设置三个方面。

从导航功能来看,其分类收录的内容基本都是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常见,最受手机用户欢迎的主流应用,包括新浪、搜狐等竞争对手,排除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完全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来考量。这一做法与UCWEB对与自己没有业务往来的著名应用不做推荐,或基于广告收入而将一些不知名的站点强行推荐给用户的行为相比,无疑更能满足用户对手机浏览器功能的需求;

从内测版来看,腾讯想把QQ手机浏览器建成一个开放式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用意非常明显,这个平台不仅服务腾讯,也服务于所有其它移动互联网公司。预计整个计划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取代UCWEB的霸主地位,具体步骤是依托腾讯的庞大用户群,整合强大产品与营销资源,迅速将手机QQ浏览器向市场推广开来,做大用户数和流量。在控制用户的同时推行开放的市场策略,以合作的形式与国内其它移动互联网公司进行资源交换和利益捆绑,通过对用户手机上网入口的控制,建立腾讯对行业的影响力,使QQ手机浏览器成为行业内最有影响力、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第二步则是挟平台以战巨头,与中国移动、联通等官方电信运营商和GOOGEL、微软、苹果等国际巨头在中国3G移动互联网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并最终成为中国3G移动互联网市场排行前两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商。

3G时代,腾讯将不再满足与新浪、搜狐等在提供什么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这些较低层面的竞争,而是想通过控制手机用户上网入口来占领3G置高点,获得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更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表面上看,QQ推出手机浏览器直指UCWEB,可实际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马化腾的眼里,UCWEB可能是一个可敬或可借鉴的对手,但绝对不是最终的竞争对手。

在俞永福看来,09年将是优视动景(UCWEB)公司做“现金流”的时期,但绝对不会向用户收费。而是借鉴Firefox、傲游等PC浏览器的赢利方式,在浏览器上内嵌搜索框,UCWEB上可以看到百度、Google、易搜、有道等搜索引擎,由此收取搜索引擎的费用。此外,UCWEB还提供像hao123、265一样的站点导航服务,从流量中获取利润、跟运营商展开业务合作等等。

大力发展手机广告。如今,空中网转型的产物Kong.net在手机广告方面的成效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根据其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空中网手机广告营收为35.7万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68%,这是继第一季度无线广告收入下滑后的大幅增长,由于奥运营销刺激广告主投放,为空中网带来了实际收益。

广告似乎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可突破的商业模式。诚然,中国的网民已经习惯了免费的“网”餐,向用户收费之路显然行不通,发展广告无疑“似”最为有效的。在行业政策稳定、发展环境趋于理想化的今天,移动互联网企业该如何真正走出从“人流”到“现金流”关键模式之困、走模式多元化之路?

国内知名的手机娱乐生活社区百阅,也在追寻答案。百阅联合创始人叶逸飞谈到,除了广告的模式,百阅也在对其他的商业模式进行一些探索,比如在社区中建立手机电子商务平台、在社区中销售各种虚拟道具、发展百阅虚拟货币体系、展开虚拟游戏运营等等,据其称,目前这部分收入虽然不及广告收入,但“至少给百阅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很多的可能”。

现在的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仅仅单独依靠游戏产品来竞争市场份额,风险较高,用户完全跟着单个游戏产品流动,不易形成稳定长期的付费回报率。网游公司要盈利,抓住用户资源才是关键,在当前的市场趋势下,盛大、完美等公司已经在朝互动娱乐和社区交友产业发展,走整合营销路线。无论是网络文学,影视作品还是社区交友等,其目的都是培养玩家的粘性和忠诚度,并且丰富自己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企业运营模式。而九城和网龙等纯以游戏产品为盈利的网游运营商都面临着2009年度盈利能力下降的危机,企业转型,走整合营销和联合路线应该是网络游戏市场的新动态。

UC头条、淘宝头条、点评头条: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头条”吗?

由今日头条带来的算法内容分发已经是行业内最重要的颠覆力量,基于技术和内容载体的变革,丰富的移动传播渠道与分发方式,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将移动资讯阅读领域迎来了红利期。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资讯用户规模预计将达5.94亿人,移动互联网大潮助推资讯成为大众刚需,成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选择,多种领域纷纷进军内容分发领域,以此为入口聚集用户,为之后商业化发展提供基础。

浏览器篇——UC头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获取资讯的渠道发生变化,除了新闻客户端渠道外,手机浏览器作为新的渠道已经获得用户认可。手机浏览器从工具类开始向内容方向变革,加入新闻资讯板块,迅速获得大量用户,有24.4%的用户选择通过手机浏览器中的资讯功能阅读新闻。

被阿里收购的UC浏览器在2015年7月20日正式上线的版本中植入了资讯聚合和推荐工具——UC头条,2016年3月,UC头条APP正式上线。

官方介绍:UC 头条是UC浏览器团队潜力打造的新闻资讯推荐平台,拥有大量的新闻资讯内容,并通过阿里大数据,推荐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贴心个性化的文章。依托大数据技术精准,UC头条可分析用户城市、年龄、性别等基本社会属性,识别每个信息受众当前时刻的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移动资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移动资讯类产品方面,腾讯新闻以40.3%的活跃用户占比为列第一,UC头条以34.2%的占比排名第二,今日头条以31.8%排名第三。

UC头条在产品结构层选择了偏向于今日头条的方式,以底栏四个Tab为架构搭建:

【首页】为推送资讯信息流,由无分类信息流组成“头条”,自定义频道,可添加删除排序;“今日要闻”等专题类信息穿插,聚合更精细的内容;早头条语音播报、午间头条等形成产品特色。

【订阅号】为用户自主订阅的媒体内容,按时间发布先后、头条次条进行信息流呈现,和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类似,扶持自媒体运营内容。

【视频】为简单的视频信息流,但目前内容较少。

【我】是基本的用户信息管理和功能设置等。

UC头条最大的优势来源于依托UC浏览器强大的用户量基础,如今,将UC头条从浏览器单拎出来做成独立APP,暂时不论如何与今日头条竞争,就作为一个咨询客户端来说,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足够丰富的内容足够好的推荐算法。

内容

目前UC头条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抓取的,一种是在平台上创作的。这一点和今日头条完美契合。对于目前所处的早期情况来说,通过抓取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看不完的内容,才是正经事。这时候就应该充分利用UC浏览器的搜索引擎优势,抓取到足够丰富的内容。

而对于创作的订阅号来说,和头条号类似,如何吸引优质的自媒体产生内容,以及引导用户订阅是重点。目前,UC头条启动【媒体赋能计划】,在流量上,利用阿里大数据的曝光资源利用算法结合人工运营进行智能推荐,把更匹配的用户推荐给媒体人,同时强化版权管理,加大原创保护。在变现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内页广告和运营补贴,还将提供付费墙、众筹、打赏等多种形式,提升变现效率;此外支持外链,可以对接电商及支付系统。

同时,内容流间根据浏览记录或者订阅号推荐相似订阅号,引导关注。

推荐算法

独立之后的UC头条最大的优势已经不是依靠较高用户量的UC浏览器了,而是阿里独有的大数据能力。除了拥有信息流产品共有的浏览偏好数据,UC头条依托于UC浏览器的搜索数据,还可以通过神马搜索和PP助手掌握搜索数据和应用使用数据,此外,还有独家的阿里电商数据,利用这一数据挖掘支撑,其用户行为脸谱刻画就越趋于精准,基于此推荐给用户的信息才是用户真正的兴趣点,所以是否能比今日头条更精准更个性化更符合用户口味,这一想象空间很大。

除此之外,如果对推荐内容不感兴趣,可重新定制个人头条,选择相关身份标签,弥补推荐算法不精准的问题,更符合个性化定制。

然而,必须要认清楚的是,UC头条目前还处于模仿今日头条的状态,定位也和今日头条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算法壁垒还需要时间,视频内容的生产链条还未启动。在众多新闻客户端中如何脱颖而出,还真是前途漫漫。

电商篇——淘宝头条

在手机淘宝app上,打开淘宝头条,可以看到一个跟新闻app很像的网页,各种生活信息俱在,还可以关注、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

官方介绍,淘宝头条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生活消费资讯平台。媒体、达人及自媒体可以通过淘宝头条的信息发布平台,创建“淘宝头条号”,借助淘系海量流量和精准算法个性推送,内容生产者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更多曝光和关注,它本身自带优质流量,自带“买买买”的消费群体,一句话——淘宝头条就是利用内容来产生收益。

所以,这是一个生活消费资讯平台,由内容生产者(媒体、达人以及自媒体)发布内容,而对用户实行个性化推送,用各种消费场景为淘宝引流,服务用户的同时创造收益。

据相关数据介绍,“淘宝头条上线不到一年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消费类媒体平台,每个月有超过8000万消费者通过淘宝头条获取最新最优质的消费类资讯内容。”且不说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如何,要做到这个数据还真是有很大可能,架不住人家出生好,这个拼爹的时代就是那么不公平……

淘宝头条在手机淘宝中孵化了很久,积累了大量账号和内容源,内容主要涉及到指导消费、生活娱乐、时尚穿搭等方面,有了一定用户基础后,淘宝头条APP才独立出来,但淘宝上的入口依然存在。

生活消费资讯类平台

淘宝头条的定位是一个资讯类的应用,内容导向性非常强,整个APP的架构不复杂,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输出(主页)、内容重组(聚焦)、内容管理(我的)。

(APP架构)

从内容出发,APP的主要流程逻辑为:内容产生-内容再生产-内容组织-内容分发流转。而内容来源主要是媒体、达人以及自媒体,最大的使用感受就是,逛着逛着,不知不觉购物车里就多了不少东西。

内容产生-内容再生产

对于内容类的应用,首先要明确我们要提供什么内容以及能提供什么内容。要提供的是用户需要、想看什么内容,能提供的是我们现有的资源和专长在哪里。

从用户想看什么类型的内容入手,淘宝头条的内容定位是消费生活资讯媒体,方向定位为新鲜、少而精、涨知识,具有购物类APP和资讯类APP的共同特征,但是它又区别于单纯购物型的产品,它所呈现的消费信息、生活资讯,用户可以在看资讯的过程中买买买;它又区别于其他传统资讯类的产品,它呈现的内容是时尚、新潮的,有购买链接,是商业化的。所以充分满足了用户在看到喜欢的款式时可以马上点击跳转到淘宝商品购买页,还能随时回去,非常便利。

在淘宝头条上采用的是传统信息流,依照个性化算法推送feeds,根据个人喜好和购物习惯自动匹配,注重阅读效率,尽量多的曝出feed条数和图文信息,信息量较大。

和淘宝入口进入的淘宝头条不同的是,在APP中有一个特有的五分钟栏目,每天推送五篇精选文章,内容涉及生活技能、旅游、兴趣、知识等资讯,强调碎片化快速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在订阅栏目中,用户可自主选择订阅某些专注于美妆、服饰搭配的自媒体,模仿了微信公众平台,同样地,每条内容都有消费链接。而在其他可选择的栏目中,用户可自己决定关注哪些栏目,比如手机、视频、美搭、摄影等等。

内容再生产-内容组织

内容重组的模块叫聚焦,是一个完整的抓手栏目,按照用户的使用场景来区分,如中秋攻略、美美开学季等,通过技术抓取热门关键词,在内容库里将与关键词相匹配的文章都抓出来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出来,页面以突出产品逻辑为主,看到的是内容集合被打包的感觉。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最新鲜(根据时间轴来做的内容整合)、我的聚焦(订阅)、最火爆(热门内容)。

内容组织-内容分发流转

淘宝头条作为资讯类产品,核心是各种各样的内容,之后就要考虑产品整个的路径闭环是怎样的,用户如何触达到产品核心,内容如何流转起来,如何引流回流。

首先,淘宝头条的架构很简单,到达详情页的入口很多,但保证用户两步就可以到达,并且遇到心动的商品,跳转至淘宝后,页面上有直接返回淘宝头条的入口,避免路径中的流失;

其次,对于一些特色栏目会有中间页的情况,如聚星节栏目中的一些专题,承载了内容的聚合,打造沉浸式的阅读。

最后,强化了分享和相关推荐,增加用户接触内容的渠道和链路,尽量让用户逛起来,可以收藏,也可以根据日历查看历史足迹,把内容分享出去。

运营建议

搜索优化

聚焦作为一种针对关键词的聚合阅读,只是做了一定的运营;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搜索入口,用户关注自己喜欢的关键词,根据这些关键词从而聚合而来的资讯。

目前的搜索放在首页头条位置,入口较为隐蔽,此外目前为3tab,根据产品后续发展的方向,增加一个搜索tab强化端内资讯搜索或增加一个运营入口,做达人商品推荐的tab,考虑增加对达人的关注等,推动高质量内容的呈现。

与淘宝结合

淘宝头条是从淘宝衍生出来的,所以浏览历史数据是否可以同步给淘宝方面,优化商品推荐与push推荐算法。

从运营角度,为了活跃用户,可考虑用一个兑换关系,将阅读、分享等行为与淘宝币(积分)相结合。

不得不说,资讯类内容在刺激消费者层面,也的确能发挥很多作用。但内容电商能不能进一步做出新意、新模式,跳脱过去媒体人总是创业失败的壮烈宿命?内容电商的崛起,除了改变内容产业,又会对电商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淘系在内的各大电商平台,在进入消费认同的新时代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参考资料】《淘宝头条内容化设计项目总结》、《【轻解读】淘宝头条怎么玩?》等。

O2O产品篇——点评头条

大众点评“点评头条”是基于LBS和PUGC推出的一项功能,并与线下商户资源融会贯通,它基于用户当前位置推荐吃喝玩乐,由能够提供吃喝玩乐内容(涉及餐饮、旅行、电影、娱乐活动等)的媒体主(如自媒体、电视媒体、纸媒、业界达人等组织或个人)入驻供稿,聚焦O2O市场,相对有价值的内容分发平台。

和上述“UC头条”、“淘宝头条”有所不同的是,大众点评APP内的“点评头条”只存在于大众点评首页的黄金流量位置,它不是一个独立的APP。其前身为“附近头条”,基于个人的位置、兴趣以及社交关系进行个性化消费信息推荐。从“附近头条”更改为“点评头条”,不难看出,大众点评方面也开始往内容分发平台发展,并且邀请在吃喝玩乐内容输出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媒体。

“点评头条”主要满足了三大人群的需求:普通用户、商家、内容生产者。目前来说,在内容上,点评头条还是非常简单的模式,首页分类下作为入口,内容为转载自各媒体号,丰富点评的消费场景。

普通用户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使用大众点评的最核心需求就是寻找合适的商家消费。而面对众多的商家,无处选择的时候,“点评头条”偏专业的内容推荐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用户进行选择,挑选有消费欲望的“吃喝玩乐”,减少决策成本。

商家

对于商家来说,优质的商家不会再被淹没,有专业媒体(自媒体、纸媒等)背书,在大众点评首页黄金位置的流量分发,在内容页面上有直接的商家引导(右下角角标以及文末),对于商家的曝光和品牌宣传会有直接作用。

内容生产者

目前“点评头条”已经开启了媒体伙伴招募,对于内容生产者,点评方面有严格的把控,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如已有内容渠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大众点评或其他平台)、账号名称、账号介绍、联系邮箱等,确认授权,点评方会在三个工作日进行联系。而内容生产者在点评上可以获得较高的流量分发,提高内容的曝光度,但必须基于点评美团方无偿、非独占性、永久性的授权。

“点评头条”也将依托于平台中各业务单元商户数据维度,以及用户社交关系链的轨迹信息进行推荐,具备跨品类、跨区域的特性;更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增强用户在平台的使用黏性。

总结

未来的移动内容分发主要有以下三大趋势:

大数据

移动内容分发平台会是大数据层面的竞争,掌握了大数据就真正掌握了用户的兴趣点,通过数据为用户筛选出最合适的内容是未来平台的主要竞争点。

优质内容

“内容为王”这一点在任何时间都不会过时,其实,各大平台都在积极争夺优质内容的生产,如“UC头条”的订阅号等,吸引自媒体进入帮助内容生产,实现平台与创作者品牌收益的双赢。

个性化

个性化,说白了,其实就是让用户能最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与上述的大数据密切相关,同时也涉及到产品设计。

移动内容分发一直被新闻客户端(包括传统门户网站转型而来的,也包括今日头条等新闻聚合类移动基因浓厚的创业公司)、微博、微信三巨头所垄断。之后,今日头条开辟了个性化推荐的分发模式,各大平台纷纷转向资讯,不管是为了提高活跃度来讲,还是开拓商业化变现的渠道,都是一种尝试。

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分发,如上述提到的“UC头条”、“淘宝头条”、“点评头条”等,与传统pc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个性化精准化阅读形式,用户所看到的信息多是根据用户兴趣爱好推荐而来,对于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化阅读而言,只要掌握了更多维度,才能真正掌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就是说,谁能真正掌握精准推荐,谁就能掌握未来的阅读格局。

扎根12年,UC为什么会退出印度这么大的市场?

7月16日晚10点多中国uc电商模式,Ella发中国uc电商模式了一条朋友圈中国uc电商模式,写道中国uc电商模式:“古尔冈那只UC小松鼠,将是我心中永远的印记”,配图是一张有着阿里巴巴和UC Logo的背景墙照片。

古尔冈是德里卫星城,也是UC印度总部所在地。

此前,多家印度媒体报道,UC应政府封禁命令,决定关闭印度办公室,停止运营。志象网从多个信息源确认了这一消息。

2009年,UC就已进入印度市场,成为中国出海兵团的排头兵。即便在猎豹移动等中国公司撤离印度时,UC依然坚守在印度。而作为阿里巴巴出海的核心产品,也一度被寄予厚望。

而在遭遇地缘政治的冲击波之后,UC不得不“惜别”印度。此举也反应阿里巴巴集团对印度的心态。最近两年,阿里巴巴除了跟投原有项目,几乎不再投资新项目。如今,只有阿里云仍留守印度市场。

一位UC印度员工告诉媒体,15日早晨收到了经理的电话会议,称将关闭印度业务。该员工称,经理在电话表示,“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政府谈判后仍没有进展和解决方式,以及业务的损失”,是UC停止印度运营的原因。

据印度媒体《今日印度》报道,古尔冈办公室有100多名UC员工,其中约有50人属于UC News团队。15日,UC告知印度员工将开始裁员。

据人力资源信息公司HRKatha报道,UC Web受影响的员工约有315人,约占总员工数的90%,属于协理、经理以及初级职位,中国uc电商模式他们在视频会议上被口头通知裁员。

志象网尝试联系多位UC员工,均被告知,阿里有严格的对外发言制度,谢绝了采访请求。

UC发言人回应《今日印度》称,应印度政府封禁59款App的要求,UC已在印度暂停运营。该媒体称,UC浏览器印度员工的签约主体是两家公司,一家是阿里巴巴集团,另一家是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的员工被口头终止合同,与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签约的员工则将在面试评估后调往其他项目。

上述接到经理电话的印度员工称,并不惊讶UC要关闭印度办公室,因为自印度政府禁止UC产品以来,就有传言称UC Web将关闭印度业务。对于中国员工的去向,知情人士透露, 大部分会内部转岗。

2020年6月2日,晚点LatePost得到消息,称阿里已经砍掉海外业务UC News,原团队成员并入阿里 健康 。同时,针对印度市场的短视频产品VMate将缩减员工、收紧资金投入。砍掉UC News和缩减团队的原因,都在于用户和营收数据表现不佳。

一位UC前员工表示,疫情封锁时,她就感觉不太乐观,于是选择离职。此后不久,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印度的“抵制中国”呼声越发高涨。印度政府封禁59款中国App之后,UC浏览器和VMate都已无法使用,这可能是压垮UC在印业务的最后一根稻草。

UC系产品,曾被阿里大文娱寄予厚望。也一度是阿里巴巴集团全球化的标兵。

2014年,阿里巴巴将全球化定为公司的基本战略,并在这一年全资收购UC,估值50亿美元,是当时互联网 历史 上最大的并购事件。

UC早在2011年就设立了第一家海外事业部,办公地点位于印度的 科技 卫星城古尔冈。到2013年,UC宣布海外用户突破1亿——印度的用户量排第一。

UC在印度的本地化曾经是集团对外宣传的主要立脚点,UC Web旗下的UC浏览器和UC News在印度都很受欢迎。

UC浏览器在全球拥有超过4.3亿活跃用户,其中1.3亿在印度,是印度第二大移动浏览器。据调研公司StatCounter数据,截至2020年6月,UC浏览器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为10.19%,仅次于谷歌Chrome浏览器。

自2009年起,UC浏览器就开始进入印度,凭借软件下载包小、下载和浏览速度快、能适应较差的网络环境和更省流量的优势迅速被印度用户接纳。

2013年12月,UC又推出了海外安卓应用商店9Apps,鼓励用户在9Apps下载应用程序和 游戏 。

2016年6月,UC开始从工具型平台向内容型平台转型,在印度推出新闻聚合类应用UC News,上线9个月后,UC News的月活用户就突破了8000万。

UC News的顺利让UC对内容转型的战略更有信心。2017年9月,UC在内部孵化出短视频平台VMate,专注发掘印度二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小镇青年,号称“印度版快手”。两年后,VMate拥有近5000万月活用户。

在内容上发展得不错,UC又开始盯上了电商,2019年9月,UC浏览器全球业务副总裁杨怀渊表示,公司将与 Flipkart 和 Paytm 商城等印度本土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电商推荐引擎,并计划在年内正式推出。

但根据晚点LatePost引用的行业人士的说法,UC浏览器的用户活跃度也在下降,“人陆陆续续都撤了,可以理解为只剩维护工作”,他表示,“UC已经成为下行业务,海外亏损巨大。在这次公开调整之前,UC这两年一直在砍成本、砍团队。”

从四人团队到百人规模,遗憾告别UC

Ella最初加入UC时曾负责行政、品牌和招聘,见证了UC印度事业部,从4个人的小团队,到百人规模的完善架构。

Ella告诉志象网,“当时的UC只有三个印度员工,还有背了个背包、只身一人就来古尔冈的段威”。段威是当时的UC海外事业部副总监。2010到2013年间,在他的带领下,海外事业部在几乎没有市场预算的情况下,帮助UC产品在海外实现近亿的月活。

2011年,UC在印度设立实体公司UC Web,建立第一个海外事业部。2012年正式落地建立办公室后,UC还在印度举办了一场品牌发布会。

因为自身发展考量,Ella在一年之后离开UC,加入另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业务依然在印度。2019年时,她开始在印度创立公司,做风控系统SaaS业务。直到最近,都还和在UC印度工作的朋友有联系。

UC的离场让她感慨,但作为在印度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人,她还是保持着对这个市场的乐观。

另一位在出海印度的创业者,也同Ella看法相似。她对UC的退出不无遗憾,但仍然相信,“总有一扇窗还可以看到阳光”。

本文首发志象网 作者:陈燕妮 付饶

UCWEB浏览器是怎么盈利的

一,流量付费

当然,不是对用户收费,那是中国移动干的事。ucweb着力打造wap网络入口。就像wap领域

的hao123,甚至比hao123强大。因为hao123牛逼,是因为时机正确。在wap领域,ucweb取得

了先机。盈利模式完全可以借鉴hao123,向网站收取流量费用。

二,搜索引擎合作

比如1000次或100000次搜索收取搜索引擎多少钱。百度和Google都开展了相应的手机搜索业

务。可以说目前还处于各个巨头还在抢地盘的阶段。对于巨头来说,一份战绩表才是王道。

那么,市场占有率就是皇道了。百度有一半以上流量来自合作伙伴-由此可见一斑。现阶段

,ucweb可以不考虑市场占有率,百度们却不可以不考虑了。对于巨头们,谁利用好ucweb,

谁就可以成就王霸之业。

三,用户收费

学习qq,对用户进行区别化。高级用户付费-为更快的浏览速度买单,为更炫的功能买单...

这个属于策略范畴,请你记住:技术永远不是难题。想象力是关键。

拓宽一下思路。对于大部分wap站点,如何实现盈利?除了以上三个模式。还有:

四,内容收费

对于这个模式,h站是先行者-下载付费。还有比较经典的小说vip付费阅读,比如起点。

五,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有一个核心问题急需解决-支付手段,用话费?银行卡绑定?一般人根本申请不了。希望这个领域可以造就一个更牛逼的支付宝。支付手段如果弄好了,会出现井喷。可能有人会说,不习惯。是的,不过习惯是慢慢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一个新生事物,他刚出来的时候谁习惯呢?甚至可以说,谁教用户习惯wap购物,谁就占领了市场。

六,广告联盟

天啊!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彩铃业务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是一滴水)。Google adsense 有移动广告业务,不过遗憾的是,我没有见过哪一个wap网站挂Google广告。

中国uc电商模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uc二类电商、中国uc电商模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