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跨境电商 > 正文

许昌跨境电商综合园区规划

作者:admin日期:2023-03-31 11:30:12浏览:17分类:跨境电商

最近对跨境电商有什么利好政策?

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前一个阶段的跨境电商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会议指出,以跨境电商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业态创新,对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新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将跨境电商监管过渡期政策延长一年。

三年跨了3个万亿门槛

从狭义上讲,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跨境零售。分属于不同关境的市场主体,借助互联网实现商品的交易,并采取快件、小包等方式,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即B2C模式。

从广义上讲,跨境电商还等同于外贸电商。分属于不同关境的市场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这个过程可能是B2B,也可能是B2C。

无论是B2B、B2C,还是更早之前的C2C模式,中国人海淘的经历,都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探索。

在跨境电商平台出现前,空姐、留学生海外代购大行其道,但由于受到宣传推广渠道、代购合法性等原因的限制,海淘规模始终较小。

2010年到2013年,跨境电商平台开始起步发展。以C2C代购模式为主的洋码头,跨境电商购物经验分享社区小红书相继成立。

从2014年到2015年初的政策红利期,大量电商平台成立,天猫、亚马逊、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跨境电商行业。

在大量跨境电商平台不断涌现,与国内消费市场日趋火爆的双重影响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迎来了一轮井喷。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的中国跨境电商总体交易规模分别为3.9万亿元、5.1万亿元和6.3万亿元,增速分别达到了34.5%、30.8%与23.5%,远超同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综合示范区,有经验也要能推广

近年来,在中国外贸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式,正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稳外贸增长、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市场主体热情澎湃之际,有关部门也敏锐地意识到跨境电商对于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意义,并主动采取措施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2015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于2015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此外,为了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在先期开展全国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城市建设的基础上,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宁波、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青岛、深圳、苏州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年多来,相关地区在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综合试验区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下一步,一要在全国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风险防控等监管和服务“六体系”等成熟做法,积极探索新经验,在制定跨境电商国际标准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要再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建设新的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发展。

三要围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互联互通、智能化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鼓励建设覆盖重要国别、重点市场的海外仓,加强物流网络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监管不缺位,更不能越位

如果说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是受到消费市场日趋扩大影响的话,针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则同时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在不断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16年4月7日晚8时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俗称“48”新政。

当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11个部门共同公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清单共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生鲜、液态奶、成人奶粉出局,保健品和化妆品受到严格限制。

据统计,受通关单的限制,绝大多数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母婴用品短期内将无法进口,占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总量95%以上的商品受此影响。

考虑到“48”新政对跨境电商领域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5月11日起,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的过渡期。而在2016年11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为稳妥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过渡,过渡期限将延长至2017年底。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则决定,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底,并加快完善相关制度。

会议要求,要按照包容审慎有效的要求加大监管创新,促进各综合试验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动建立针对跨境电商的交易风险防范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大力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据有关统计预测,2017年的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将达到7.5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将达到8.8万亿元。在政策鼓励与引导、消费升级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跨境电商大概率保持较快增长。

杭州市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本市行政区域。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进行的,或者交易标的跨越关境的电子商务活动。第四条 本市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应当坚持先行先试、循序渐进、创新发展、依法规范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的机制。第五条 本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应当体现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的主要特征,提高物流通关渠道、单一窗口信息系统、金融增值服务的水平,推动通关、检验检疫、外汇、税务、商务、物流、金融等一体化,促进线上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平台联动发展,建成投资贸易便利、监管服务高效、法治环境优化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第二章 管理体制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依法制定与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发展、管理有关的政策,定期研究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落实阶段性目标,协调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建设工作和创新发展。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跨境电商综试办),负责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和统筹管理工作,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执行有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问题,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等部门配合协作,简化优化监管流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构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二)编制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三)统筹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下园区的功能布局,协调、督促线下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招商网络建设工作,指导全市跨境电子商务招商引资工作;(四)组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和标准的形成;(五)负责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工作,组织实施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和统计监测体系,实施信用评价、分类分级监管,推动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六)负责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全流程的专业风险分析,防控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交易风险;(七)组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智能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与仓储、物流、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八)负责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体系建设;(九)履行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推动本行政区域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第八条 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等部门在本市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机构(以下统称驻区机构),依法履行有关管理职责。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第九条 市跨境电商综试办应当与驻区机构、有关部门建立合作协调和联动工作机制,为驻区机构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提供必要的保障,研究解决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中的问题。第十条 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发挥行业组织自治作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自治组织应当研究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方向,探索行业发展规律,推动制订和实施行规行约、行业质量标准等,规范经营行为,依法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本行业的声誉,引导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化发展,促进公平竞争。第三章 发展规划第十一条 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由市跨境电商综试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要求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应当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核心区、产业应用经济圈和产业发展带,形成全域覆盖的总体布局。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科教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内陆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有待巩固,公共服务保障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升。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需要作出更大努力。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普遍建立。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共享发展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统筹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在京广沿线建设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京九沿线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大湛沿线建设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打造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基地)服务平台。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重点促进河南食品轻纺、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属、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加快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四)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推进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湖北荆州、赣南、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积极承接新兴产业转移,重点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方式,支持与其他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依托园区搭建产业转移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及区域产业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精准对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前提下,适当增加中部地区承接制造业转移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创新跨区域制造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建立跨区域经济统计分成制度。

(五)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将长板进一步拉长,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尖端技术差距,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模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武汉信息光电子、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洛阳农机装备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培育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联合区域创新资源,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布局建设一批综合性中试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中试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依托现有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中部地区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支持有条件地区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第五代移动通信应用。积极发展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推动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加快郑州、长沙、太原、宜昌、赣州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增加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产品,支持山西与现有期货交易所合作开展能源商品期现结合交易。推进江西省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三、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

(七)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互促共进,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支持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支持河南、山西深度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支持湖北、湖南、江西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内城市间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圈。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发展一批特色小镇,补齐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和水利设施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引江济淮、长江和淮河干流治理、鄂北水资源配置、江西花桥水库、湖南椒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九)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化网络化建设,推进基于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系统化全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塑造城市时代特色风貌。

(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支持河南等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支持发展高效旱作农业。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力发展油料、生猪、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生产,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十一)推动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围绕对话交流、重大事项协商、规划衔接,建立健全中部地区省际合作机制。加快落实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部六省省际交界地区以及与东部、西部其他省份交界地区合作,务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深化大别山、武陵山等区域旅游与经济协作。加强流域上下游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充分发挥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作用,建立淮河、汉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有序转移、优化升级。加快重要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地区融合发展,推动长株潭跨湘江、南昌跨赣江、太原跨汾河、荆州和芜湖等跨长江发展。

四、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

(十二)共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严格取用水管理。继续深化做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长江岸线分区管理与用途管制,保护自然岸线和水域生态环境,加强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保护和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保护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加快解决中小河流、病险水库、重要蓄滞洪区和山洪灾害等防汛薄弱环节,增强城乡防洪能力。以河道生态整治和河道外两岸造林绿化为重点,建设淮河、汉江、湘江、赣江、汾河等河流生态廊道。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推进长江中下游、华北平原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

(十三)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共同解决区域环境突出问题。以城市群、都市圈为重点,协同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治理面源扬尘污染。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推动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等标准体系,建立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体系,推动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实施粮食主产区永久基本农田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工程,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实施矿山修复重点工程、尾矿库污染治理工程,推动矿业绿色发展。严格防控港口船舶污染。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强化噪声源头防控和监督管理,提高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十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支持新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园区。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小水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山西煤层气、鄂西页岩气开发转化,加快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托规范的公共资源和产权交易平台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完善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机制。支持许昌、铜陵、瑞金等地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五、坚持开放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

(十五)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全面开工呼南纵向高速铁路通道中部段,加快沿江、厦渝横向高速铁路通道中部段建设。实施汉江、湘江、赣江、淮河航道整治工程,研究推进水系沟通工程,形成水运大通道。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建设,继续实施省际高速公路连通工程。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沿江港口铁水联运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加快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湖北鄂州货运枢纽机场和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提升郑州、武汉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积极推动长沙、合肥、南昌、太原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枢纽,提高支线机场服务能力。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发展全货机航班,增强中部地区机场连接国际枢纽机场能力。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广、京九、浩吉、沪昆、陇海-兰新交通干线作用,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等沿海地区及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边境口岸合作,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十六)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安徽、河南、湖北、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湖南湘江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建成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武汉、南昌、合肥、太原等地建设临空经济区。加快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支持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区域性电子商务枢纽。支持有条件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创建国家级开放口岸,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通关合作,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口岸互联互通水平。支持有条件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十七)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推进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实现更多事项异地办理。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体系,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生态,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六、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十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模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公共卫生事业稳定投入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着力补齐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短板,重点支持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医疗物资储备设施及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城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医疗保险信息互联共享,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引导重点就业群体跨地区就业,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合理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转型发展。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随迁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

(十九)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支持中部省份共建共享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建设若干区域医疗中心,鼓励国内外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县级医院与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条件成熟时在中部地区设立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分中心,加快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进程。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响中原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井冈山、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推进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加大对足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平台和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区域应急救援平台和区域保障中心,提高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和调配能力。依托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政府部门业务数据互联共享,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实现社区服务规范化、全覆盖。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强化村级组织自治功能,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推进“一区一警、一村一辅警”建设,打造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依法解决农村社会矛盾。

(二十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大别山区、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罗霄山区、武陵山区等地区,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二十二)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确保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尽快落实到位,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湖北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中部地区欠发达县(市、区)继续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老工业基地城市继续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并结合实际调整优化实施范围和有关政策内容。对重要改革开放平台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倾斜,按照国家统筹、地方分担原则,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跨区域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鼓励人才自由流动,实行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到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允许中央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中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实行专业技术人才落户“零门槛”。

(二十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中部地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增加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债券分配额度。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对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现行规定免征关税。积极培育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支持鼓励类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金融普惠性。

八、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全过程。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工作协同,深化相互合作,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十五)强化协调指导。中央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与中部六省沟通衔接,在规划编制和重大政策制定、项目安排、改革创新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统筹指导,协调解决本意见实施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督促和实施效果评估。本意见实施涉及的重要规划、重点政策、重大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跨境电商如何获得更多的流量?

——原标题: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分析:消费升级为最大动力,技术创新赋能出口高质量发展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升级动力强劲,技术创新不断赋能

在2019年的“6·18”电商大促活动中,跨境电商风头不减。时隔不久,7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利好政策,部署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促进政策,提出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升级动力强劲,技术创新不断赋能……诸多支撑下跨境电商如何提质增效——

在不久前进行的“6·18”电商大促中,天猫国际海外品牌整体成交同比增长197%,870多个首次参加“6·18”促销活动的海外新品牌,成交最高超日销100倍。

这只是跨境电商红红火火的一个“缩影”。资本市场也看好这一领域,仅今年6月,海豚家、纵腾集团等5家跨境电商企业就获得了总计超过3.28亿美元的融资。飞速增长的跨境电商不但成为外贸增长突出亮点,还在不断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跨境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促进政策,提出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是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的重要举措。此次会议政策部署释放出哪些“红利”?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方向上,跨境电商如何提质增效?

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在现有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根据地方意愿,再增加一批试点城市。

在市场研究机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看来,“这说明前期各个试点城市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认可,此次新增加一批试点城市,或将给还没有试点城市的省份进行补缺,将把跨境电商向全国推进,对行业及地方发展都是利好”。外贸企业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也认为,“试点城市的增加,有助于将前期跨境电商园区的先进经验进行复制,完善和推动中国跨境电商的成熟发展”。

另一亮点则是“无票免税”政策的落实,会议提出,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电商零售出口,落实“无票免税”政策,出台更加便利企业的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所谓“无票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只要登记相应的销售方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价和总金额等进货信息,就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由于跨境电商企业通常向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采购货物用于出口,有时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政策的落实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无疑是非常大的利好。

‘无票免税’大大减轻了跨境电商企业的人力、时间成本,加快了退税进程。”朱秋城告诉记者。张周平则表示,此前“无票免税”政策虽然在深圳、杭州、义乌、郑州等地以诸如“9610不征不退”等方式实施,但毕竟只是地方政策,此次提出落实“无票免税”政策,“是对跨境电商税务性质进行了定性,让全国各地的跨境电商从业者享受到公平对等的政策待遇”。

2、消费升级是最大动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2.7万亿元。并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5万亿元。到了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至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3%。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超9万亿元,达到9.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预测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增长至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

2013-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2018年包括B2B、B2C、C2C和O2O等模式在内的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6.7%。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经常进行跨境网购的用户达8850万人,同比增长34%。两项数据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2012-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口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2-2018年中国跨境网购用户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进口方面,跨境电商平台的“江湖格局”也在不断形成,从天猫国际、网易考拉这样规模大、人气旺、实力强的头部平台,到洋码头、小红书这样的“准一线平台”,以及蜜芽、贝贝、宝宝树等专注于母婴类产品的垂直平台,随着资本不断加码进口跨境电商领域,跨境进口平台也在不断成熟,推动更多海外优质品牌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消费升级是进口跨境电商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

来自天猫国际的数据也在佐证这样的趋势。一方面,个性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让来自欧洲、东南亚甚至南美洲的商品成为跨境电商进口的“新宠”,在今年“6·18”电商大促期间,来自奥地利、俄罗斯和越南的商品分别以同比10324%、8958%和1047%的成交增速领跑,阿根廷、希腊、菲律宾、芬兰、古巴、柬埔寨、土耳其的则分列第4位到第10位。

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消费持续升级,进口消费普及趋势愈发明显。今年“6·18”期间,三四线城市跨境电商整体成交同比增长153%。在6月8日天猫国际进口日,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订单,开场首小时成交同比增长1170%,购买进口商品的人数同比增长超10倍,两项增速均远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消费升级的动力,也促使进口跨境电商不断加码消费者体验

跨境电商服务商通拓科技集团合伙人李鹏博就表示,进口跨境电商正步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正在由打造爆款单品向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转移,“消费升级的趋势对企业资源整合、全程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品采购、通关物流、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客户体验。这也为电商从不同领域着手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了切入口”。

网易考拉CEO张蕾则认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买得到’转向‘买得好’。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商品,而是一种品质生活方式。为了回应这种需求,网易考拉预计将于2019年在全国开设15家线下店,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3、技术创新为出口赋能

借助智能分拣系统、CT智能审图判图等高科技装备,如今在深圳机场国际快件运营中心海关监管区,无需查验车辆从入园至出园平均时长可以控制在30分钟内。向科技要效率,跨境电商出口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利,规模也水涨船高。来自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深圳海关共验放786万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总货值20.5亿元,从事相关业务的物流企业也从最初的3家增加到14家。

一端是进口,一端是出口。“在出口方面,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网购都在覆盖更广的人群,他们对中国制造也青睐有加。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快速布局沿线国家市场的机会,出口跨境电商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窗口期。”张周平说。

来自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7.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7%。明显快于电商行业整体8.5%的规模增速。其中,3C电子产品、服装服饰配件等传统优势消费品一直是全球跨境电商平台最畅销的品类;此外,家居园艺、户外用品、健康美容等产品需求也较为庞大,国内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带正在快速赋能跨境电商更好发展。

2013-2018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出口的模式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出口B2B平台普遍由纯信息服务模式向在线交易模式及综合服务商角色转变。从提供单一的服务向多种服务并举,满足中小外贸企业线上化发展需求,增强平台用户黏性及盈利能力。

而从方式上看,海外仓等方式也在提升国外消费者的体验。所谓海外仓,就是卖家准备好货物,然后整批发到海外仓,通过海外仓的后台系统下达订单,海外仓的操作人员根据卖家的订单指令做终端派送。“这对于优化电商供应链体系、提升物流配送时效和降低单件物流成本都有助益,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提到‘支持建设和完善海外仓’,实际上也是在推动跨境电商出口高质量发展。”张周平说。

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2011-07-06在河南省许昌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许昌市建安区昌盛路西段许昌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5号楼1层D16室。

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000577645532R,企业法人化云龙,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发制品、服装鞋帽、箱包、珠宝饰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网上销售;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技术咨询;从事货物和技术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方可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除外)。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03852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193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4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许昌龙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

许昌经济开发区于1994年10月挂牌,1997年11月经省政 府批准升级为省开发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开发区内设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人劳局、社会事业局、城管局、招商局、安全监督局、监察室、工会、妇联、团委等13个局办,共计53名工作人员。二级机构创业服务中心22人、综合服务中心35人。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七个部门,分别在开发区设立了派驻机构。 许昌市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六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4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5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对外贸易总额36878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8.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家,同比增加6家,实际利用外资3158万美元,同比增长42.2%。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个充满活力、繁荣昌盛的新许昌正在崛起。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早在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许地。西周初期,封为许国,秦朝始置许县。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一直沿用至今。许昌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许昌文物古迹众多,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重要城市。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许昌北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郑州国际机场仅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珠高速公路与将要建成的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兰考到 日照、许昌至登封到洛阳、许昌至扶沟到亳州的高速公路在许昌形成“米”字型的高速公路架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许昌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经过许昌境内,且为受益地区,使得许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许昌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现在是商家投资的热土!

许昌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烟叶、棉花、花卉苗木、蔬菜、中药材等。许昌西部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3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45亿吨、铝钒土4300万吨、耐火粘土666万吨、石灰岩2亿吨。许昌地区矿产资源集中、储量大,质量好且易于开采,发展电力、建材、陶瓷等行业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许昌对各类资源进行系列综合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迅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许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许昌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许昌农业科技园区是国家于2001年首批批准实施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唯一的综合性园区。该科技园区按照“一园九区”的总体规划,实施兴建了花木产业化示范园、花木产业化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区、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农作物种子产业化示范区、畜牧业生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农村城镇化科技示范区。目前园区规划的100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按照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在粮食、棉花、烟叶三大产业继续保持优势的前提下,花卉、蔬菜、中药材三大产业迅速兴起,农业特色经济逐步形成。目前全市花木面积达到37万亩,蔬菜面积达到8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农村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强力推进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许昌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步伐显著加快。

许昌工业生产发展需迅速。随着改革的深入,许昌充分发挥政策、区位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已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市逐步发展成为以市区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了烟草、电力装备、金刚石及其制品、发制品、卫生陶瓷、鞋业、纺织、大豆精深加工等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生产基地。主要工业产品有继电器、电力自动化保护装置、卷烟、烤烟、烟草机械、金刚石及其制品、汽车传动轴、农用机动车辆、汽车配件、煤炭、电力、水泥、棉布、鞋帽、发制品、陶瓷等。许继电气集团公司、黄河旋风集团公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葛天实业集团公司、许昌卷烟厂、许昌市骆驼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四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烟草机械有限公司、许昌龙岗发电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许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近几年,许昌积极探索实施经营城市路子,组建了发展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东城投资公司等四大公司,构建了经营城市的投、融资平台。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卫生城、优秀旅游城的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东城新区20平方公里的框架初步显现,全面开发热潮已经兴起。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实现了产业化,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电能除由华中电网供应外,现有地方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许昌大酒店、桃园大酒店、鸿宝大酒店、许昌宾馆等涉外星级宾馆有十余家。一批高品位 的文化、娱乐设施可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国内外实业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投资场所。

许昌所辖6个县(市、区)各具经济优势和地方特色。禹州市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被誉为国之“瑰宝”;中药材生产、加工业久负盛名,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煤炭、建材资源丰富,开采量大,辐射能力强。长葛市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黄河集团公司、葛天实业公司、众品食业公司、四通电气公司、兆峰陶瓷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黄河集团公司已跻身人造金刚石世界三强。许昌县的发制品、鞋业、腐竹生产规模较大,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档发生产加工成为全世界发制品加工基地。鄢陵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是国家重点优质棉花生产基地;鄢陵花卉享誉全国,明、清时期就有“花都”、“花县”之称,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其腊梅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质量绝佳,素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称。襄城县山水别具一格,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优质烟生产和烤烟出口基地县,被国家领导人称为“烟叶王国”;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多万亩,成为周边地区蔬菜种植销售基地。魏都区因汉魏古都而得名,三国古迹景点集中。许昌以“钧都”、“花都”、“烟都”、“魏都”而享誉国内外。

许昌发展潜力巨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为许昌“十五”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蕴育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五”时期许昌市提出的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的目标已全面启动。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维护许昌形象活动,致力于软环境治理,许昌市政府各部门将以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为国内外投资者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许昌市是河南省发展最快的省辖市之一,尤其近几年,许昌市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为鼓励外商投资,许昌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许发[2003]18号),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特别是在引进外资、技术、人才和土地使用、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我们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许昌共同发展经贸合作事业! 十多年来,许昌经济开发区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魏都区、许昌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创优美环境、创优良作风、创优质服务、创优秀园区,坚持“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坚持“请进来、留得住、有钱赚、能发展”的服务主题,坚持“诚实守信、透明高效、合作双赢”的服务宗旨,边招商边开发,以招商带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园区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昌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获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的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05年3月,河南省商务厅授予2004年度出口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2月,河南省商务厅授予2005年度河南省先进开发区;2005年12月,河南省建设厅授予河南省园林单位;2005年7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授予第一次全国紧急普查先进集体;2006年2月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开发区现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有200余家,形成了年工业销售收入近50亿元,利税4亿多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财政收入近8000万元的发展规模,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去年,在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比中,许昌经济开发区的销售收入、利税、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多项经济指标再一次位居前列。先后有15家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双高”(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三分之一,另有2家省级先进技术企业和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现在的许昌经济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示范带头作用初步显现,已成为许昌市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许昌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许昌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灯